《意见》明确,校内方面,要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校外方面,要规范校外培训,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学校教育归位的同时,家庭教育也要回归。
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法律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同样是在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是在北京这个问题也很突出。所以学区房加价很高,都往好学校的片区钻啊。”
整治学区房炒作,不光是进一步明确房住不炒的定位,也关乎教育公平。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特别提到,要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今年以来,北京等多城重拳出手整治学区房炒作乱象,学区房降温明显。
不仅如此,一些地方还试点制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方案,通过优质教师的轮换,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向均衡方向发展。
培训减负、家庭教育回归、发力教育公平……“我们来共同关心这些教育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总书记语气坚定,为的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展产业就是要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大家有了工作有了收入,家里就有了底,社会稳定也更有保障。
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时刻不忘推动落实。
农历牛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在苗族村民赵玉学家,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生活居住环境,并同赵玉学一家制作当地传统节日食品黄粑,聊起了家常。
赵玉学告诉总书记,原来住在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的麻窝寨,现在住上了二层小楼,水电路都通到了家。习近平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
“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把孩子教育培养好。
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蜡染车间,蜡染师彭艺向总书记讲述了自己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的心声,“我是化屋村人。小时候,是沿着‘手扒岩’爬出去上学的。上大学,也是靠社会资助完成学业。现在我选择回到村里创业,就是要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很好!你也是不忘初心啊!”总书记对此予以肯定。
化屋村以苗族为主,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走进扶贫车间里,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绣服装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他对村民说,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这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除了苗绣,一块块藏毯,也能拉动起就业的链条。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来到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企业车间里,加牙藏毯非遗传承人杨永良正在手把手给身边的徒弟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他:“你这个手艺很珍贵、很有意义,一定要传承弘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