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张家界的三个三重奏(组诗)》

来源:张家界文艺网  作者:梁梓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2日   点击数:

张家界的三个三重奏(组诗)

作者/梁梓

 

众山之琴

 

“我是来到梦里,还是被世界驱赶到

经验的乐园”?在武陵源,仰望。疑问 

三千竖琴为谁所造?谁在暗中弹奏?

这琴的雅集,它们可曾有原型? 

它因何能如此打动我?

 

这瑶琴、七弦,马头琴、驼背琴在邀约 

如同罗马柱在召回不在场的诸神

这乃“垂直于大地的诗…… ”

大象在静止中的运行

大音总是希声;顶着露水的蕨在摇曳

 

如果说“自然是一座神殿,有活的柱子, 

不时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语音”

那么你听———

此刻,天子山弹拨着,一意孤行

天门洞乃是无门之门,是一孔之箫!

五雷山爆裂的着火花。月亮泊在垭口

八公山展示着鹅掌揪、青钱柳、珙桐的和弦 

没有什么不成为音符

从山顶星辰———到溪流中的大鲵 

从山峦的高音区到流水的低音部

 

听力在拓展,像山谷收容雪,我听见 

——高山流水,也听见阳春白雪

我听见卡农、赋格、复调尚松

多么幸运,在这露天的音乐厅!

 

感受琴的教育:下意识地抚摸我的骨头 

究竟哪一块?才是属于琴的部分

我温习“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我的灵魂校正肉体的底座 

我啊!

我是怎样的弹奏者?我是怎样的琴?

 

水的弦子

 

它们并不是蕾丝花边儿

而是在不停的丈量中,为众山峰 

提供相对稳定的证词……

如同对坐禅者的嘤嘤应答,你听

 

溪水拧成金鞭!它在驱赶什么?  

谁驱赶?“自动线上生产幻象” 

此刻,我只承认——

我因渺小,而迷茫,而喜悦


学习流水,从山中取出一段巴赫 

学习群山沉默地抱紧矿脉

面对一架4000多亩的空灵鼓? 

想象中的音域,被它拓展

感知那瞬间与永恒,有限与无限

 

你难以想象,水的凿子

以怎样的手法雕刻着山中之山  

石头的手掌,擎着一面湖泊的鼓

我怎样才能去敲响击它?

 我到哪里找到那个鼓槌?

 

在大峡谷,体验一种裸露心 

缺失感,演练着开阔

溪水的小刀尚在切割着黄金分割点 

高处挂着的泉水……

被重力塑造成分分合合的音符

 

“远足者在途中奔走,而山水是乐器” 

谁看见,谁就成为学琴的伯牙

谁弹奏,谁就被弹奏;

谁听见,谁就被听见……

 

独一之诗

 

山在山中破茧,波纹治愈水 

我觉得,这山水方程之解

和诗的内核异曲同工,无非以少表达多 

无非“反应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盘山道发出邀请,大峡谷敞开心 

我艳羡在这里幽居的人

他们啊

必是比王维懂寂静、比沃伦懂鸟鸣!

 

“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

三千群山在构图,八百流水在点景 

比顾恺之的置陈布势更错综

比谢赫所经营的位置更为神奇

 

苦竹湾的木船开成一朵野百合   

山崖的吊脚楼确认安居的稳定性

 

这远非“三远法”、“透视法”所能法!

点,勾、皴、擦之法在消解你 

你呀,你只需远则取其势

近则取其质!

 

“美是一种呼吸,他雕刻着人性的狂喜与剧痛。”

 在张家界,当你像一个秒针

却发现,原来你和这群山的表盘有着疏离感 

你会为这之前的不曾在场而感到缺憾

 

然而,当你发现一座最高的山

和一株十字花序都有着同样无限的坦诚 

你终于知道,“友谊的最高境界

乃是守护彼此的孤独。” 

你知道,这万物啊,更爱你!

 

 

【作者简介

梁文奇,笔名,梁梓。1972年,黑龙江青冈县兴华镇农民。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 发表于《诗刊》《星星诗刊》《诗探索》等数十家文学期刊。获马鞍山李白诗歌奖、红高粱诗歌奖、 李商隐诗歌奖、《山东文学》奖、刘禹锡诗歌奖、巴山夜雨。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