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界写一首红色抒情的诗歌(组诗)
作者/苏欣然
红色赤溪河,一条碧水荡漾无尽的风情
赤溪河经过风雨的流淌,随着内心,缓缓行走
水不是山水的尽头,留下赤色染红幸福的祈祷词
我看见绿色的风尚插满红旗
在将军故里踏满足印,把青山绿水的韵脚对折
纪念碑前,向青天鞠躬,向大地敬礼
截留奔流与光阴转换的瞬息
现在,绿露蹑手蹑脚,鸟声换来雾霭,下载赤溪河的葱茏
现在是,山、水、洞,自然的礼成与民俗的教义
插播红军赤溪河大捷,故事的永恒
一条骨质坚硬的河流,对抗大美频频袭扰
传承,依旧重量着红色基因,畅怀奔流
在赤溪河旁,仰望要找到一个视角,好风凭借着力量
万里涛声在一支巨大的橹面前,齐心协力
我看见桑植各民族都放出体内的奔流
与赤溪河一起,壮丽了征途
我看见红旗引着一支队伍,写上红军两个字
在绿色青铜的崇岭,像一条红色的游龙,在大地合拢中划出一条路线
现在是一座美丽乡村镌刻使命的召唤
醇厚甘美的日子畅怀幸福
在一枚红色光谱上折射待命的抒情
更多惬意与凉爽留在炊烟的两侧
微醺着人间烟火的脚步,经典着化龙的飞翔
现在是目光立在群山上,一首桑植民歌耀眼了心境
从红军赤溪河大捷的修辞里,留下大捷两个字
以纪念,让全部记忆复活
写上初心,以及不忘
就是写下抱负,以及翠绿里的生长
以美丽,振兴在时节的歌颂中
面对星空,语重心长
在张家界写一首红色抒情的诗歌
因为张家界,截取了山水的样板,红色更为耀眼
因为张家界,从星火燎原到红旗漫卷
把歙乃的山水擦亮,扩大诗意的重逢
我听过《一家八口同长征》,以及《马桑树儿搭灯台》
我目睹红色扩容的一片,20 多万英魂在颂词里炽烈了情怀
一条抒情线在翠绿里尤为突出
在将军故里耸立着碑铭
仿佛从刘家坪出发的4000桑植儿女,一直在出发的路上
以解放、独立、振兴、富裕,升格隐藏的星火
一边冲破束缚的山水,一边打开呐喊的肺腑
在贺龙将军的雕塑前,对抗流云的虚无
仿佛有人还在加入,十万只白羽扩大葱茏的阵势
还有人吹响号角,正荡过天子山,一日一世界,瞬息万变
迎着排山倒海,飞跃群山之巅
把热血化成河流,都是舍身难忘的精神
在张家界写一首红色抒情的诗歌,比山水的意义更为重要
梳理好自然的呼吸,捧出一轮鲜红的太阳
一枚功勋章佩戴在张家界的胸膛
矗立、凝目、仰望,除了山水格外的耀眼
就是从群山的山坳里生出的炊烟
带着旗帜一样的絮语,等着“红军”
是另一种山水呈现的美与壮丽
用红色的修辞在历史上叩出青铜的音质
嫁接枝头上的鸟唱,才能显得更为从容
在日新月异中送来锣鼓,“一步一尊英雄躯”已经吼出漫天的绚丽
让壮怀激烈带着山水的馥香,打开张家界红色纪念的史册
跟着“会师”路线,迎着敬仰者的到来
用笃定信念,钤盖鲜红的印章
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红色地标上的桑植
从桑植出发,又向桑植挺进。纪念碑在绿色山水里铭记
一个纪念馆以及刘家坪长征出发地
以辉煌的历史见证,一个新长征的队伍又开始出发
让两条队伍合并在一起,才是今天的脊梁
桑植懂得改天换地,一衣带水都是血脉相连的亲情
桑植懂得插播红色旗帜,从历史的演说中
一道山水宽阔的屏风,安静阅读的昨天与今天
镜像桑植民情的礼赞
享受新世纪最崇高的赞美
一座纪念碑,即是光辉历史的重要见证
也是今天的桑植,在时光里镌刻的风光
从桑植出发、甘孜会师、将台堡大会师
颂词里不败的气质,转运着山水大美的修行
以聆听者告慰那些耀眼的红色,成为传承,遥相呼应
一路看见白族风情,在古木葱郁中,陶冶风光这边独好
一路看见桑植,坝田研磨山水的画卷,才是初心所指的样子
无不感动恢弘的珍视
重走红军路,以钟灵毓秀展露美的样式
探寻乐山好水的诗句,以红色初心铸就了灵魂
跟着红旗学会吟哦
跟着翅膀,飞翔更为辽阔的天空
在桑植不熄的火把前,已经聚集了几声鸟鸣前来拜访
红色的、绿色的、生态的、美丽的、小康的
一些新名词下的桑植,从心灵洞见幸福的今天
都是从出发地开始,再出发
茂密叠翠着无边的幻想,需要莹润来迎接
在纪念碑下才拥有安静的睡眠,以及梦境里的川流不息
我知道,我们如山水相连一般的相依
整个桑植,以最小的颂词嵌入共和国的册页里
我知道一座山是青山,一条河是绿水
稼禾开枝散叶,我知道一首诗还没有完成
正从纪念碑上寻找永恒的修辞
【作者简介】
苏欣然,92年生人,自由职业者。有作品发表在《岁月》《散文诗世界》《星星》《星星散文诗》《诗江南》《天涯诗刊》,曾获第三届“恋恋西塘”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第四届诗意公交·精 品中山一等奖,“魏州杯”生态文学大赛一等奖,目前定居成都。